首页 > 佛教资讯 > 最新动态 > 慈善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慈善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来源: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发布时间:2020-6-28【字号:

“慈善”两字来自佛经中的“慈心善举”,就是说个人有美好的心灵,才能做出好的行为。慈善事业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老其老,慈其幼,养其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慈善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慈善的义举,我们平常说的慈善多指的是后者。慈善事业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金钱及物质上的捐赠是慈善的主要手段之一。


关于行善的方法,佛家有其特别的论述,诸如“修福田”、“布施”等。所谓福田,就是行善有如农民播种于田,必有秋收之获,多行善事于前,将会受诸报于后。“福田说”即以此为譬,劝导世人多行善举,多积功德。这成为佛教教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思想内容。唐宋时的悲田养病坊、福田院之名就直接源于此。至于布施,大乘佛教就认为,“以已财事分与他,名之为布;已惠人,名之为施”。它还将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是施舍财物,济人贫匮之苦;法布施是讲授正法,破迷开悟;无畏布施是帮助他人免除畏惧,使之身心安乐。


一个富翁拥有许多金银财宝,却总感到自己不快乐。他想快乐也许在别处,于是决定去寻找快乐。临行之前,他没有忘记带上许多金银财宝。可是走了很多地方,他依然没有寻到快乐,就沮丧地坐在山路边。这时一个农夫唱着歌从山上走下来了。


富翁间农夫:“我有很多的钱,别人都羡慕我,可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农夫放下柴草,一边擦汗,一边笑眯眯地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


瞬间,富翁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背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富,老怕别人抢去,还担心遭人暗算,整天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呢?


富翁从此以后学会了慷慨解囊,以慈悲为怀做了很多的善事,从此他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每个人都懂得善待自己,然而由于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我执”,把自我与他人区分为不同的个体,并未认识到自他本是一体无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也可以说明人行善的时侯感觉身心舒畅、快乐,而作恶则会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自他从身体上是两个个体,但从超越肉身的本质上来说却是一体无二,佛家把这个称作“法身”。所以当你善待别人,实际上等于是善待了自己的法身,所以能够感觉到舒畅快乐。


本文摘自周秋光、徐美辉《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