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3 禅基金 zenfoundatio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1297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粤(2023)0000028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74号 电话:020-37804726
编者按:2021年“莲海心灯”助学团队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广东罗定、广东河源及湖北恩施三地合计236名受助学生的认助工作,共计收到助学款260000元,并组织爱心人士到三个受助地区亲身与学生见面互动、亲手送上助学礼品。随着2020年即将步入尾声,诞生于2014年的“莲海心灯”也将与大家携手迈入第九个年头。在这风雨同舟的八年里,感恩诸多的爱心人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为超过1000人次的受助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同时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下简称:红色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下简称:禅宗文化基金会)也在致力于为城市和乡镇参与“莲海心灯”的孩子、家长、教师和志愿者们打造一个交流、分享和学习的平台。
12月5日中午,在完成两天一夜的河源地区助学探访活动后,“莲海心灯”助学团队在河源市和平县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助学交流会,除“莲海心灯”助学项目主办单位红色文化研究会、承办单位禅宗文化基金会、协办单位广东省日行一善公益发展中心的领导、工作人员代表外,还邀请支持单位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的10多名志愿者代表,以及30多名参与本年度罗定、河源地区助学的爱心人士参与分享交流。禅基金公众号全程记录了这次活动的珍贵画面和感悟。
冯女士带着11岁的儿子小仁参与这次互动,她动情地说道: “这次去探访的受助学生虽然年纪不大却十分懂事,主动为残疾的父母承担起家务和简单的劳作。我很庆幸这次能带着自己的儿子小仁一起参与,这些农村贫困学子的勤劳和坚毅真的很值得城市里的孩子学习。这次有的留守学生提出希望能多与外出打工的家长交流、也有的受助学生双亲残疾,无法很好尽到监护责任,我在这里提倡大家多为“莲海心灯”宣传和提出建议,创造更多的智慧和条件去帮助这些孩子。”
小仁同学是个阳光的大男孩,为家庭认助的两名学生无私奉献了自己大部分的压岁钱,他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虽然这些受助的学生很贫困,但是我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许多自己没有的优点,他们有一种强烈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我以后还要继续参与这个活动,多和他们交朋友。”
梁先生是“莲海心灯”助学活动的忠实“粉丝”,已经连续三年认助贫困学生,这次特意带着太太和13岁的女儿瑶瑶参与实地探访,体验不一样的“助学”。他在分享会上说道:“尽管做了心理准备,但我在进到第一户受助学生家中那一刻就忍不住哭了,他们的生活条件真的与我的女儿、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差距太大,我们小小的资助真的微不足道,我希望基金会能利用接下来的寒暑假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多为孩子们做一点事。”
梁太太也分享道:“一开始我和女儿都不理解先生为什么每年、每月坚持去做助学、做公益,这次先生提前一个月动员我们都来现场参与、去亲身体验。而事实证明这次助学之旅真的收获满满,我很赞同刚才那位母亲的话,助学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教育孩子。”
13岁的瑶瑶同学一开始比较腼腆,后来在大家的鼓励下也勇敢敞开心扉:“我是名初二学生,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乡村的小孩子生活竟是如此艰难,我现在能为他们做的不多,但我会继续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助学,长大后也希望能用自己赚的钱去资助孩子,有条件的话我想每个季度给这次看望的小弟弟小妹妹写一封信。”
张女士和11岁的小霖同学一家也资助了两名学生,张女士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母亲,她特别提出:“有很多受助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有效陪伴,也不懂得如何跟别人交流,除了金钱我们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用具、课外书籍,或者定期与他们通信,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多样的形式打开他们的心扉。”
小霖同学是一个标准的“小暖男” ,一直在用自己的内心去观察、贴近受助的孩子,他提出:“这次我们看望的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他们最渴望的,其实就是能拥有爸爸妈妈,跟他们比起来我是幸福的。我想我可以学着当一个更好的‘哥哥’,让他们少一些孤独,多一些笑容。”
李女士和夏女士分别带着自己7岁和5岁的女儿参加助学活动,这两位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李女士是一名拥有数百志愿时长的资深志愿者,她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养育孩子我没有参与公益活动,这次重新回到这个温暖的组织让我很受感动。孩子是我们每位父母的最爱,我曾在公益活动中获益良多,我希望我的女儿也可以尽早接触这些温暖、美好的事业,为她将来的人生打下好的基础。”
夏女士说道:“虽然我的女儿只有5岁,但我相信善和爱的种子可以从小种在心中,等她长大以后,现在参加助学活动的点点滴滴将成为她最美好的儿时回忆。”
谢先生和曾女士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此次携手参与助学,共同分享宝贵心得。谢先生提到:“之前我和太太就有参与基金会在天河棠下组织的的入户探访孤寡老人的活动,我也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这次参与助学让我感触良多,孩子们条件都很艰苦,我们应该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帮助。”
曾女士说道:“这次入户探访看到很多孩子表现得很内向,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问题,如何从源头、家长、老师等各方面为他们出谋划策。下一次,我很愿意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共同参与!”
陆女士分享道:“这次探访让我深切体会到‘有妈的孩子是个宝‘,缺乏父母教育的孩子在沟通交际方面有明显缺失,我们要为他们提供长期跟踪的志愿者和导师,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这段艰难日子。”
于先生分享道:“感恩基金会、日行一善中心提供的平台,很高兴看到这个活动能给予乡村和城市的孩子们光明与正能量,希望他们能成长为善良而温暖的人。”
梁女士分享道:“我是第二年参与助学活动,感觉这些受助学生真的很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除了给他们提供经济基础,还要努力让他们的思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潘先生分享道:“很多孩子们的悲剧来源于父母的缺位,社会上很多人希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但缺乏一个稳定、优质的平台,感谢基金会为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钟女士分享道:“有的孩子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但他们的家庭包括家长却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指导,建议由基金会联系心理学的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加强志愿者有关方面的培训。”
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梦想
数年来的亲密合作,“莲海心灯”助学团队的工作人员和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借此次难得的分享会,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的秘书长刘妙香、骨干成员广哥和一众资深善友志愿者纷纷发表感想。虽然只有短短、质朴的几句话,却充分表达出对双方合作助学的肯定和未来的愿景。
“莲海心灯”助学团队的几名资深骨干——曾嘉榆、黄鑫、罗艳等人也在现场发表了参与助学的心得体会。尤其是罗艳同志关于每次探访后收集孩子们的小需求,由基金会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他们实现心愿的建议,获得了全场爱心人士、志愿者的一致肯定。
爱心总结:如何真正帮助孩子们
广州市日行一善公益发展中心主任、“莲海心灯”助学项目创始人之一利智雄先生在分享会上指出:“许多受助学生家庭的悲剧来源于弱势女性群体(尤其是智力残疾女性)不合法、不合理的婚恋行为,希望‘莲海心灯’助学项目可以推动社会各界、政府部门真正重视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大相关宣传,从源头上杜绝类似的悲剧发生。”
红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禅宗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冯胜平先生代表“莲海心灯”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感恩大家的努力,一直以来‘莲海心灯’这个平台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力量为支撑,团结广州市日行一善公益发展中心、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等公益机构,凝聚了社会各界多方的爱心人士力量支持,才做出了今天的成绩。今天听取了大家的建议,未来‘莲海心灯’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在公益调研、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心理辅导几个方面作出更多的新尝试。让城市多一份爱的事业,让农村多一片爱的天空,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会长黄延青女士再次代表当地的受助学生、志愿者向“莲海心灯”助学团队表达谢意:“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感恩大家的到来和坚持!”并对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礼,现场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久经不绝。
未来:更多的惊喜、更多的爱
爱,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禅宗文化基金会将持续开展每月助老、助学活动,并在“禅基金”公众号发布助学相关的报道和信息,欢迎各位读者通过文章结尾的联系我们,咨询、报名参与各项活动。同愿同行,感恩有你!
点击“链接”查看本文更多详情,敬请关注公众号“禅基金”
投稿邮箱:18826134511@163.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18826134511
http://www.zenfoundation.cn